 |
|
晉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授予“商貿流通先進企業(yè)”稱號 |
|
|
|
|
|
|
|
|
|
全面停產2年后,昔日中國第二大鋼鐵民企海鑫鋼鐵即將復產。只不過,海鑫鋼鐵將成為歷史,新的篇章屬于山西建龍鋼鐵控股有限公司(下稱“山西建龍”)。 “會在4月底5月初的時候復產,這也是之前并購海鑫時的計劃”。建龍集團方面向澎湃新聞確認海鑫即將復產的消息,“之前設備很久沒用了,這段時間設備都在做一些維護,不維護都無法投產”。 對于此次復產的生產線,建龍集團方面表示,“和此前計劃一樣,會首先恢復生產建筑鋼材產品。先把公司運作起來,后續(xù)再看情況,一步步往前走”。 北京建龍集團并購海鑫鋼鐵始于去年5月份。2015年4月30日,山西省運城市政府及海鑫鋼鐵集團同時公開發(fā)布《海鑫集團戰(zhàn)略投資人招募公告》,此后,運城市政府和聞喜縣政府向全國多家鋼鐵廠發(fā)出邀請。當時,有業(yè)內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,建龍集團正是受邀鋼廠之一。 建龍集團對海鑫鋼鐵的并購在去年的9月份塵埃落定。據《中國冶金報》報道,海鑫集團將債務全部剝離,進行破產重組;重整后,海鑫集團原始股東權益將全部喪失。建龍集團控股子公司吉林建龍持有海鑫鋼鐵集團100%股權,并以海鑫鋼鐵集團為主體,吸收合并其余4家公司,并更名為山西建龍鋼鐵控股有限公司。自此,海鑫鋼鐵正式成為建龍集團的第7家鋼鐵子公司。 建龍集團董事長張志祥在接受《中國冶金報》采訪時表示,建龍集團以對海鑫集團實際出資及借款等形式支付不低于37.28億元的資金,作為其償債資金。而對山西建龍的未來,張志祥當時就規(guī)劃分兩個階段進行復產,依次是建筑鋼材和板材。 據張志祥當時透露,其并購海鑫鋼鐵的目的是“彌補建龍集團在中西部地區(qū)的布局空白”。 海鑫鋼鐵曾經是中國第二大民營鋼鐵企業(yè),也是山西省規(guī)模最大的鋼企,僅次于沙鋼。在創(chuàng)始人李海倉時代,海鑫鋼鐵資產總額超過40億元。 和海鑫鋼鐵一樣的是,建龍集團也是一家民營企業(yè),創(chuàng)建于1999年。據海通證券研究所統(tǒng)計,在2015年中國鋼企利潤前20位中,建龍集團以6.73億元盈利位列第9位。而據集團官網介紹,集團經營的產業(yè)涵蓋多種資源勘探、開采、選礦、冶煉、加工、機電產品制造等完整產業(yè)鏈條,目前擁有1800萬噸礦石的開采和選礦能力,1500萬噸粗鋼冶煉和軋材能力、350萬載重噸造船能力、80萬載重噸遠洋運輸能力、1500萬千瓦防爆電機和風力電機制造能力、5萬噸陰極銅和6000噸鈷的冶煉能力,以及1.5萬噸五氧化二釩的冶煉能力、30萬噸煤化工等。 值得注意的是,山西建龍此番復產,雖然建龍集團方面稱步調和原計劃一致,但也恰逢國內鋼價上漲、關停鋼企陸續(xù)復產之時。據鋼鐵資訊網站Mysteel調研統(tǒng)計,4月份鋼廠開工率最高可達83.7%,產能利用率達88.93%,接近近年行業(yè)平均水平。 長江證券分析師王鶴濤、肖勇認為,屆時如果需求并未超預期恢復,鋼價回落風險將明顯增大。在此之前,鋼價即便短期存在急漲回落可能,但總體仍會處于上升通道。但是,王鶴濤、肖勇在研報中提出,在盈利狀況持續(xù)轉好及產能短期難以徹底退出的倒逼下,復產終將發(fā)生,并將終結本輪鋼價反彈。 |
|
|